当前位置:命理咖 > 传统文化 > 民族文化 > 古代年龄称谓垂髫是多少岁
手机版

古代年龄称谓垂髫是多少岁

来源:命理咖 阅读:2.55W 次


  垂髫:亦作“垂龆”。指儿童或童年。髫,儿童垂下的头发
  《三国志·魏志·毛玠传》:“臣垂龆执简,累勤取官。”
  [晋]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”
  [清]戴名世《姚符御诗序》:“符御与余垂髫相识,稍长,各游学四方。”
  郁达夫《青岛杂事诗》之六:“握手凄然伤老大,垂髫我尚记当年。”

古代年龄称谓垂髫是多少岁

孩提:2~3岁的儿童。指代幼儿时期
  垂髫(tiao):三四岁至七岁(女)、八岁(男)的儿童(髫,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)。
  总角:八岁(女)、九岁(男)至十四岁的少年(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,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,形如两个羊角,故称‘总角’、‘总丱’)。
  豆蔻: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(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,初夏还不是盛夏,比喻人还未成年,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“豆蔻年华”)。
  束发:男子十五岁。(到了十五岁,男子要把原先的两个总角解散,扎成一束髻);
  古代男孩拾伍嵗时束发为髻,因用为指代成童:“余自束发读书轩中”(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)。束发一般15岁,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。
  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:“束发而就大学,学大艺焉,履大节焉。”
  及笄:女子十五岁。(女子拾伍岁行笄礼,表示已经成年,可以结婚了。女子15岁结发,用笄贯之,因此称女子15岁为‘及笄’,也称“既笄”)
  弱冠:男子二十岁。(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,表示已经成人,因为还没达到壮年,故称“弱冠”)。
  而立:男子三十岁(立,“立身、立志”之意)。
  不惑:男子四十岁(不惑,“不迷惑、不糊涂”之意)
  知命:男子五十岁(知命,“知天命”之意)。
  花甲、耳顺:六十岁。
  古稀:七十岁。
  中寿:八十岁。
  耄耋(màodié):八九十岁。
  期颐:一百岁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minglika.com/ctwh/minzu/y511z.html

Copyright © 2024. 命理咖 All right reserved. 黑ICP备20205682号-2

文字美图素材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,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立即处理。